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一七章 射向皇帝的冷箭(求订阅)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皇帝御驾亲征扬州叛乱归来,声势日隆是不必说的,国朝也必然要举行庆祝。

    百官前往紫宸殿朝贺是后面的事情,首先一个便是迎接大胜而归的官家。礼仪必须隆重,这是对官家的尊敬和祝贺,同时也是难得的机会,彰显老赵家的威武,以安定人心,增强百姓对大宋王朝的信心。

    赵光义这个大内都虞侯和代理汴梁留守大臣吴廷祚都在为此事忙碌。尤其是赵光义,这是他们老赵家的喜事,作为皇弟,他会受益无穷的。

    这是他向兄长表现能力和忠诚的时候,两个皇侄都还太小,国无长君是不行的。大哥御驾亲征在外,让自己留守大内,其中就有那么一些不便言表的含义。

    兄长身体康健,立储之事或许还早,但早做筹谋还是必要,至少需要做一些事情展现个人能力,在皇兄与臣民心中留下良好印象。赵光义觉得,自己是有资格和可能的。不说历史上不乏兄终弟及的先例,就说那晚,若非自己,兄长也未必能坐上皇位,所以这个皇位该有自己一份。

    赵匡胤征战扬州的这几个月,汴梁一直安定平稳,已经算是表现不错了,却也没有格外出彩之处。所以接下来的欢迎皇帝归来的仪式就要隆重,赵光义与吴廷祚商议之后,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

    在快马飞送奏疏,取得赵匡胤的允许后,诏书下达,汴梁七品以上官员前往码头迎接。随后在臣子簇拥,禁军护卫的情况下,前往最新落成的赵家太庙祭祀,敬告天地祖宗。

    早前几个月,赵匡胤已经尊奉母亲杜夫人为太后,妻子琅琊夫人王氏为皇后。并将往上四代的先主全都追封为皇帝,并且令工部修造太庙供奉先主,又选风水宝地,为其父赵弘殷修造宣祖皇帝陵墓。

    做这一切为的就是确立赵家的统治,因为在封建时代,是极其讲究宗法原则的。开国之君立太庙是必须的程序,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通过这些举动,向民众暗示赵宋政权的合法性,强化皇权。

    当然了,赵匡胤才只做了一半。这次回到汴梁,除了前往新落成的太庙祭祀之外,确定大宋王朝的五德(金木水火土五德始终),确定崇尚的颜色,祭祀天地宗庙,以及皇帝出入仪仗、饮食、礼乐等方面的名号与规矩。

    这些繁文缛节意义重大,无形中在传播君权神授的观念,使百姓认定赵匡胤是真龙天子,这便是仪式的力量。

    为了做好这些,赵光义煞费苦心,还特意安排了隆重的礼乐,彰显大宋天威和繁荣。至于百姓夹道欢迎的事情,虽然颇有压力,但还是要照常安排。彰显天子威仪与功绩,为的就是稳定民心,不让百姓前来算怎么回事?

    诸多礼仪事务,赵光义着实忙活了好几天,直到赵匡胤龙船返回的前一天傍晚才妥当。疲惫的他很想休息,但在此之前,他还要去做一件事。

    古代讲究晨昏定省,儿孙每日向长辈问安是必须的。皇家则有些特殊,成年的子女大都开府别居宫外,不能时常见到父母。赵光义居住在宫外,并非日日能向母亲杜太后请安,但是最近他有这个便利条件。

    皇兄不在汴梁,他作为大内都虞侯是可以随意出入宫禁的。因此这几个月,晨昏定省不曾差过一天,对母亲那叫一个孝顺。除了身为人子的义务之外,赵光义还有别的心思,也许将来在立储的事情上,太后会起到一些影响。

    ……

    赵匡胤回汴梁本身就颇为震动,赵光义又这样大张旗鼓地搞欢迎仪式,自然是举城皆知。

    汴梁城里,某处深宅大院里,一个锦袍男人正注视着墙上的猛虎下山图。从背影看,男人的年纪不算很大,但头顶已然有几丝白发。也不知是年纪大,还是忧思过重,过早白头的缘故。

    男人后面站着一个黑衣武士,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看样子像是一个阴狠的高手。不过站在锦袍男子身后,却十分恭顺。

    “明日七品以上官员全都要前往码头迎接,然后去太庙参加祭祀,各处布置的十分华丽,可谓铺张,也不知是赵大的意思,还是赵二自作主张。”

    “应该都有吧,排场是必要的,但过度铺张……哼哼,赵小二确有自作主张的嫌疑。”锦袍男子道:“回头可以找个言官,把这事提一下……”

    “是!”

    锦袍男子沉吟片刻,问道:“橐驼儿那边进展如何?”

    “人到汴梁,已经安排妥当,那件事也开始着手了,主公放心!”

    “那就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