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呼伦贝尔草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呼伦贝尔草原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因其旁边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是内蒙古主要的畜牧区,出产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内蒙古地势高而平坦。境内有上千个大小湖泊。在广阔平坦的蒙古高原上,没有黄土高原的深沟、墚、峁等地貌。除了大兴安岭和大青山山脉之外,大部分是平缓的原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著名的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绿波千里,一望无垠,微风过,羊群如流云飞絮,点缀其间,草原风光极为绮丽,令人心旷神怡。

    呼伦贝尔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草原,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画卷。而众多的民族,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回味无穷的地方美食,更是为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里夏季气候宜人,为避暑胜地;冬季冰雪覆盖,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呼伦贝尔盟以她独特的风情,当仁不让地成为内蒙古莽莽苍原上的一颗明珠。

    总面积一亿四千九百万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就是这样一片令人神往的土地,它位于内蒙古东北部。每逢盛夏,草原上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处处“风吹草低见牛羊”;蓝天白云之下,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牧民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尽收眼底。

    只有身临美丽、富饶、神奇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蓝天绿地”,什么是“绿色净土”。呼伦贝尔草原犹如一幅巨大的绿色画卷,无边无际。这里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生长着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出产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同时,这里也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呼伦贝尔草原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与水有着不解之缘。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不仅使呼伦贝尔草原的水资源总量占到了内蒙古全境水资源总量的73%,也使这里的人均淡水拥有量达到全国人均淡水拥有量的4倍。这里的呼伦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素有“北方第一湖”之美称;而莫尔格勒河,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曲水”。

    在草原深处,有最原始、最淳朴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鄂温克、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族兄弟姐妹将以特有的豪爽、奔放与深情厚意迎接你的到来。穿越吉布胡朗图,你将能品味飞鸟成群、水天一色、气势磅礴的呼伦湖和新开湖;住进自己搭建的蒙古包,品尝亲手宰杀的牛羊,喝一杯醇香的奶茶和美酒,吃一顿鲜嫩的手扒肉,让朝霞般的篝火点燃你无限的热情和美好的希望;体会草原牧民赛马、套马、驯马表演、蒙古博克、角力擂台赛、祭敖包……当一回蒙古人,做一天牧民!

    呼伦湖

    呼伦湖又称达资诺尔,蒙古语的意思是像大海一样的湖泊。呼伦湖是是中国第五大湖,也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之间,湖型呈不规则斜长方形,长轴为西南至东北方向。总面积2339平方公里,周长为447公里,长约80公里。宽约33公里,当湖水位在543.3米时,湖水面积为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5.7米,最大水深8米左右,蓄水量为138.5亿立方米。呼伦湖水域宽阔,碧波万顷,像一颗晶莹、硕大的明珠镶嵌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它与距其东南方250公里的贝尔湖并称为姊妹湖,成为呼伦贝尔草原的象征,是呼伦贝尔各族人民的骄傲。

    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内蒙古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呼伦湖是鸟类和鱼类的天堂,这里有天鹅、海鸥、鹤、鸭、鹭等二百多种珍稀鸟类,泛舟湖上,静观鸟飞鱼跃,不失为一件惬意十足的事情。湖中还盛产多种鱼类,在湖边的饭店里你可以品尝到“全鱼宴”,是难得一尝的美味。呼伦湖也是我国北方数千里之内唯一的大泽,水域宽广,沼泽湿地连绵,草原辽阔,食饵丰富,鸟类栖息环境佳良,因此是我国东部内陆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春秋两季,南来北往的候鸟繁多,据初步统计,呼伦湖地区共有鸟类17目41科241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1/5,是世界上少有的鸟类资源宝库之一;是一个硕大的鸟类博物馆。从80年代初开始,每年都有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此考察。

    呼伦湖在对当地生活的游牧民族,乃至对整个中国北方,整个中国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呼伦湖由于有非常丰富的水草,意味着谁要是占据这个地方,他的牛羊就非常肥壮,牛羊就是他的财富。因为富有,他就可以武装他产部队。所以,历史上这个地区从汉朝到唐朝到元朝一代一代地换了很多民族。比如东胡族,鲜卑族、蒙古族、女真族等,都在这个地方生活过,而且每一个民族占据这个地方以后都是以它为根据地,逐步壮大,统一北方的游牧民族,再以此为基地,向南方拓展。像成吉思汗,真正发家就是在呼伦湖周围,他把原来这个地方生活的塔塔尔部打败以后,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并以这里为根据地,向南方乃至向中亚、向欧洲进发,建立了一个空前宏大的帝国。所以有一部分历史学者,包括一些专家,认为呼伦湖是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外,中国文化的第三个源泉。中国游牧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冲击和交融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从这个高度来看,呼伦湖和人的关系,和中国整个文化的关系非常紧密。

    冬季的呼伦湖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进入11月份,湖水就开始封冻,几千平方公里的湖面,几天的工夫就冻得严严实实,太阳照下来,冰面晶莹剔透,处处体现出大自然的服饰。此时,是每年最繁忙的捕捞季节。全年70%的捕捞量就是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完成的。渔民们在1米多厚的冰层上凿洞,撒网打鱼,一网下去,可捕得鲜鱼数吨。

    今日的呼伦湖是美丽的,她不光有自然的风姿,那人工的雕琢更使锦上添花。

    那达慕盛会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